当前位置:主页 > 企业管理 > 战略发展 >

谁是“水泥之王”
时间:2010-02-26 15:48作者:陈建芬 阅读:

谁是“水泥之王”-水泥之王,利润

    中国建材通过狂飙式并购迅速超越海螺保持年的老大位置。

    不过,内力的比拼也许才刚刚开始

    009年月,记者见到海螺集团(以下简称海螺)董事长郭文叁。籍贯山东的郭,身材是山东大汉的高大威猛,笑容也是山东人的热情爽朗。但即使就在近前展现笑容,依然感觉其人在千里之外。在业内,无论是并购还是管理,郭氏海螺的风格,均以“强硬”著称。自997年0月在香港上市,海螺已是行业大哥年。

    “他们做,原来是中国第一,世界第三。不过,据说现在已经被国内的另一家企业超过了。”半年后的9月日,江城芜湖,一名出租司机得知我去海螺集团总部后,脱口而出。如你所知,这家超越海螺的企业就是中国建材集团(以下简称中国建材)。

    一个星期后,得见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。和多数央企一把手一样,宋严肃认真,不苟笑容,但令整个行业吃惊的是,短短两年多时间,中国建材“席卷”了40多家水泥企业。并购中,宋表现出超强的包容性和亲和力。

    中国建材几乎是水泥行业内起步最晚的企业。不过,从999年到009年,十年间,从无到有,构筑起水泥板块,特别是通过近两三年来的“刮风式”并购,其水泥产能急速膨胀,009年产能预计将达.8亿吨,首次超过十多年的老大——海螺水泥。

    这不仅是一家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的不对称,更是“强硬”与“包容”两种企业文化、“内涵生长”与“外延扩张”两种思路的交汇。

    “投靠”央企

    年前,当海螺已经成长为行业绝对老大的时候,中国建材的水泥产业还没有出生。

    “中国建材的成长道路是用存量优化的思路来扩大自己,而不是单纯增量的成长。”宋志平在接受《中国》采访时表示。“我们靠两个轮子来发展,一个是资本,一个联合重组。”

    宋志平所说的“存量优化”正是并购。不过到005年底的时候,中国建材水泥总产能只有000万吨,彼时海螺水泥的总产能是5600万吨。

    00年,国务院国资委成立,提出国企“做大做强”的目标。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做大规模,提升自己在行业、在央企群体中的地位,成为很多像中国建材这样的“二线央企”的不二法门。

    在中国建材的水泥业收购清单中,既有地方国企,也有民企,但大量的还是民企。00年,也是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初现端倪之时。在浙江,水泥一度卖到500元/吨。于是,民间资本纷纷上马水泥生产线。经过两年多快速发展,到006年,还是在浙江,水泥价格一度跌到70、80元/吨。一吨水泥,在欧洲有0欧元利润,在美国有8美元利润,在中国平均只有0-0元利润,浙江的水泥业更是出现全行业亏损。对中国建材而言,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。

    投资热潮中,浙江在全国率先淘汰了国家后来强制要求淘汰的立窑水泥,新上马的生产线都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,也符合中国建材重组的基本条件。

[]         与此同时,中国建材高层的考虑是,“浙江民营企业如果经营亏损、不赚钱,转让的动力会很强,应选择比较大的民营水泥企业作为突破口。”

    中国建材选择了光宇集团旗下的浙江水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浙江水泥)作为收购目标。“光宇集团既搞水泥,又搞,又搞纯碱,一家民营企业三面出击,在水泥市场很不景气的情况下,一定要卖。”005年5月8日,宋志平和东方高圣CEO陈明键等一行到浙江绍兴考察浙江水泥,议论道。 (责任编辑:admin)

上一篇:谁为中国钢构企业做战略?   下一篇:刘瑞旗:恒源祥“文化转型”

    

企业推广信息